日期:2021-05-24
在我们行走的脚下,还有一个看不见的“地下城”,这里集电力、通信、给水等各种管线于一体,支撑着城市的正常运转。有这么一群人,他们在地下空间打着手电,边走边查看水管有没有渗水,高压电缆衔接是否有松动,光纤是否有异常。由于长期在地下,这份工作一般不为人所知。如今,他们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——管廊运维员。
每年巡管1800公里
黄盛全是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的一名管廊运维员。上午9点,黄盛全和搭档林炜青拿着手电,背着一个帆布跨包,里面装有氧气检测仪、电工刀、试电笔、螺丝刀等,进入了位于地下4米的管廊内。
这里跟外面是两个不同的世界,管廊高2.8米、宽7米,光线有些暗,管廊一侧从上到下敷设着三条巨大的管道,包有银亮色保温的是热水管、蓝色管里是生活用水、黑色管里是杂用水,杂用水供消防、绿化等使用;而管廊另一侧的钢架上敷设着光纤。中间的通道较窄,可供一两人通行。
黄盛全打着手电,仔细地检查着水管有没有渗水、高压电线连接是否有松动、光纤是否有异常,同时,还要检查管廊内的氧气检测仪、温湿测试仪、照明设备、排风机等是否正常运转。如遇到问题,要及时汇报,并进行维修处理。就这样,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巡查一遍,一周要将18公里的管廊来回巡完,一年大概要走1800公里。
管廊运维员的活儿并不是人人都能做,电工是基础,还要会机械、自控、消防等多方面的知识。同时,还需要考验耐心,调动起自己的视觉、听觉和嗅觉。管廊运维员大多是复合型的技能人才,例如林炜青2012年从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电气专业毕业,入职以后还需要经常学习新的技能。
林炜青在检查水管是否有渗水
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随身携带氧气检测仪
由于广州多暴雨和台风天气,黄盛全最担心的就是浸水问题。管廊内部有水泵,若水泵出了问题导致不能及时抽水,可能造成电路设备故障,引起停电。所以黄盛全每次巡查,都要打开水泵进行检查。
步行在大学城,马路绿化带每隔约200米就可以看到一个检修口。黄盛全经常需要从路面的检修口,通过一个直立的楼梯,下到管廊里面。为确保综合管廊内的空气流通,还设有244个通风口,并安装有排风机,保障管廊运维员的安全。
据了解,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于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,管廊全长18公里,是我国第二条建成的综合管廊,也是当时我国最长、规模最大、设备最完善的综合管廊。大学城管廊有两种,一种是三仓管,全长10公里;另一种是水或者电的单仓专用管廊,分布于大学城各支路。大学城综合管廊共有12名管廊运维员,周围20多万常住人口的通讯、用水、用电,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。
地下空间可能会产生缺氧或者有毒气体,因此,安全管理必须放在第一位。黄盛全介绍,在巡管前,要提前1个小时打开排风机,必须要2人一组进行搭档,遇到紧急情况可以互相帮助。此外,他们还会随身携带一个氧气检测仪,若遇到氧气过低或者有毒气体,仪器会自动报警。
吸引专业人才 保障城市“生命线”
根据大学城管廊多年的运营实际情况,地下管廊的建造可以解决“马路拉链”的问题,避免了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而频繁挖掘道路,不会对交通和居民生活造成干扰,同时有效地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,节约城市用地。
据了解,广州正在大力推进智慧管廊建设,2018年,发布了《关于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》。目前,广州已经建成大学城、亚运城、中新知识城等多个管廊项目。在建的管廊中,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(沿轨道交通十一号线)入选广州市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,该项目线路途经海珠、天河、白云、越秀和荔湾区等中心城区,形成闭环,总长度约45.7公里。项目建成后对提升广州中心城区功能品质和城市环境质量,保障城市“生命线”安全具有重大意义。
随着综合管廊的建设,从事管廊运维的相关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。今年3月,人社部发布了18个新职业信息,管廊运维员榜上有名!这一消息,让黄盛全十分兴奋。“我们的职业终于有了正式的名称,这可以提升我们的职业认可度。”黄盛全表示,综合管廊运维工作涉及机械、强电、弱电、自控、消防等多方面的知识,这份工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,而且能较快地提升自己的能力。“综合管廊运维工作是一个朝阳行业,社会需求度高,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。”黄盛全表示。
据广州大学城城投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刘军其表示,未来地下管廊的运维工作,将依托物联网、云计算、BIM+GIS可视化等先进技术,建设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,创新管理方式,以大数据为支撑,将全面提升综合管廊智能化的管理水平。新职业的发布,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管廊的产业发展,吸引更多懂新技术的专业人才入行。